http://www.ngdsc.org.cn/newshow.aspx?mid=69&id=11950
寻找文光甫——厦门之行(一)
作者:钟华单位: 农工党达州市委会
厦门之行,
息烽之行,
重庆之行,
酉阳之行,
回到成都。
前言
翻开四川农工早期党史那被历史的烟火熏过的黄页,一群我们不熟悉的名字映入我们的眼帘。在四川农工早期组织负责人黄子谷的回忆中,一位名叫文光甫的人物总是突出的、活跃的、在历史高光处站立。但是,自他在龙溪暴动失败被捕后,他的身影消失在四川的政治舞台。除了1949年夏末他在上海鼓励黄子谷的儿子黄君奎回四川策反黄隐起义,而短暂现身于四川籍同志面前外,他几乎没有再出现过。
他去了哪里?他这些年怎么渡过的?他还活着吗?为什么新中国建立后,他没有回到四川?没有回到当年他搞武装暴动的根据地龙溪?他为什么没有重现在四川同志们的视线里?他有家吗?有孩子吗?他长什么样?他生于何年?卒于何时?太多的疑问萦绕在我们心里。
于是,我们开始依据点滴的线索,静静的开始寻找文光甫的足迹。
这一寻啊,让我们终于寻找到我党四川早期组织一位铁骨铮铮的前辈,一个标准的、有骨气的、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的一生,为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始终在坚守自己的初心。
他一生的境遇,大部分时间在敌人的监狱渡过,一生坎坷!最后,1968年底,他被造反派抓走,惨死在造反派的暴力下。
我们没有地方凭吊他,只有把故乡人和年轻继承者的泪水,滴落在美丽的观海楼前。
我们将寻找文光甫的过程,以厦门之行,息烽之行,重庆之行的纪实连载形式呈现给大家。
厦门之行(一)
从黄子谷女儿提供的一丝线索,文光甫在文革前夕回过成都,拜会了她的父亲,她依稀记得文光甫说是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给她父亲留下的地址是福州仓前山街什么苑。
那就从厦门开始。
第一天,3月18日
早就要去,可是拜托了当地的同志,提供了线索“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光甫”,以为很快就会有回答!
这一等,就是五年。
实在不能再等了。2018年3月18日,我乘中午11:48分成都直达厦门的飞机,顺利到达厦门高崎机场。
女儿订的酒店是厦门市虎园路1号,出租车把我送到这里。这里离厦门大学很近,为了工作方便,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放下行李,洗去疲惫,换上旗袍,问好公交车线路,先打探好去厦门大学的路径,明天赶到上班之前去办事。
小心的穿过人群,看到漂亮的陈嘉庚时代的南国建筑风格的校舍。在陈嘉庚塑像前的空旷地上坐着疲乏的游客,有一家老老少少的,有一家三三两两的,突然对大门口的杂乱有点同情,旅游到厦门,慕名参观易中天教授的大学,累了,不拘小节的席地休息,无可厚非。无可厚非!
走到最高的大厦门口,楼道里指示着哪些部门在哪个楼层,我只看统战部,哦,知道了。
然后寻找厦大档案馆,就在南大门附近,准确的说,在图书馆背面,其实是一栋楼,只是两个方向进出。知道了。
天桥下面的公交车站,人多车多,至少有十几路公交车,非常快捷地迅速地疏散游客!因为地形关系,这里是一个很窄的狭而不长的隧道出口处,不容公交车停留,所以基本是公交车鱼贯而行。
我原路退回,在厦门宾馆门口下车,过马路,找个小店吃晚饭,然后回“家”,休息。
第二天,3月19日
一早就来到厦门大学档案馆,因为昨天就看好了路线,很顺利。太早了,还没有上班。没关系,就在树荫下徘徊。
上班了,拿出介绍信,第一个接待的小伙子马上就到另一个办公室去请示,不知什么原因,好半天没有答复。好不容易出来,一个女同志把我让到里面的一个不规则的办公区,请我落座。然后说,他们档案馆第一不接待外单位,第二没有个人档案。请我去人事处。我请她给我在介绍信上注明一下,她很为难的样子。后来看我年纪大,还是不忍心拒绝,勉强在介绍信上注明“转人事处。”还算心地善良,给我指路到几楼还给了电话。
我出师不利。
到了人事处楼层,结果旁边就是统战部。干脆直接请统战部帮忙,这一决定真是太聪明!以后厦门几个大学的统战部都伸出援手,为寻找文光甫大开绿灯!
统战部办公室只有一位女同志,我拿出介绍信,她很热情,听我讲了寻找文光甫的原因,她说问一下老同志。
看来,查一个人真的不容易,隔了几代人,而且现代人没有时代感和一丝历史联系,真的不容易。
这个女同志是老厦大的后代,还有点基础,否则连方向都打不到。她打电话问的她父亲,电话那边叫她问一个叫张侃的人,她马上又和这位张教授联系,电话没有人接,她又给另外的人打电话,电话那边说和集美大学统战部联系,那边有厦门最早的师范学校。
张教授来电话了,说在资料上见过文光甫这个名字,好像在五六十年代在厦门还比较有名。具体文光甫是哪个学校他不清楚。我问这位张教授多大年纪?回答四十多岁,是研究党史的。哦,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不知道文光甫的工作单位和更多的情况,谢谢。
这位女同志又联系集美大学统战部罗部长,罗部长也很热情,在那边忙了一阵,回电话说问了几个老同志,听说过文光甫,但不是集美师范的,因为罗部长的父亲曾经是集美师范学院的院长,问了集美师范没有文光甫这位教授,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大学的,答应继续帮我们寻找。建议我们到厦门教育局去一下,找一找实验学校的校长的资料。
从一上班就在厦门大学几个部门转,在统战部呆了两个多小时,这位女同志手头工作还多,正在布置开会事宜,一会儿电话一会儿忙案头工作,看她忙得团团转,我很歉意,不时的表达抱歉。她都是客气的说:“你那么大年纪,为了农工党史跑那么远,真的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学校也有农工党,如果这个人真是我们学校的,那也是为我们的统战工作作一份贡献。”
真是谢谢了!
我决定马上到教育局去,这位女同志告诉我,去教育局详细路线,在哪乘车乘哪路车,如果打出租车大致是多少钱,别上当。我万分感谢。我告诉她如果教育局没有就到集美大学统战部找罗部长。
走下楼,我在想,这像探案一样的深度和路径,没有专人和钉子精神还真的不行!
出校门打出租车很快到了教育局,同安路5号,已是11点多快下班了,拿着厦大的介绍信到了办公室,接待的女同志很热情,马上联系老干处。
老干处在教育局旁边的一栋大楼,这小陈处长一会儿就到了。原来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满满的精神头!他听完我根据厦大统战部记录的只言片语的简述,认真的说:“已经安排实验小学档案员把校长资料送到教育局。”
厦门的机关办公室都有一套功夫茶具,小陈处长娴熟的洗茶泡茶斟茶。摆谈中,感觉到这个小伙子对党史,近代史还比较熟悉。他说对厦门的党史研究不深但喜欢,借此机会听钟老师介绍很有兴趣。而且看了厦大介绍信,愿意帮助四川农工组织寻找文光甫。他说如果教育局没有线索,还可以到漳州师范大学去,他有同学在那里。一会儿实验小学拿来了已故校长的资料。很遗憾没有关于文光甫的线索。
我起身告辞,虽然没有找到文光甫的线索,但是厦门教育局的热忱让我感动。
小陈处长把我送到楼下,还细心的告诉我:“钟老师,今天太热,你赶快回酒店,明天再去集美。乘地铁,在附近中山路有地铁口。公交车你找不到的。”
临别还留下他的电话加了微信,他说有消息就通知我。
下午,我到了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室的领导同志热情接待,把我带到他们的展览室,凡是他们这些年编撰的党史资料都在这里,让我慢慢看。我把建国前后的资料翻阅了一下,没有我熟悉的名字。
回到酒店,梳理今天的线索,决定明天先不去集美,先到厦门市档案馆试一试。
第三天,3月20日
今天有重大收获!在厦门档案馆找到文光甫的平反通知书。
厦门市档案馆离驻地很远,按照网上查的地址在政府办公区“湖滨北路80号”,打出租车到了卫星定位的地方下了车,出租车司机说就在这个范围,具体的他也找不到,那就自己去找呗。
档案馆规模很小,但肃静,干净,硬件齐全。在查阅区,拿出介绍信,交给工作人员,她的工作牌上写的姓名是主任科员许晖。她很快就告诉我:“找到了他的平反文件。需要复印吗?”
我高兴得连声说:“谢谢。复印,当然复印。还要盖章。”
她说:“等一会,还要请示领导。”只见她电话请示,还重复了介绍信上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员会,得到答复。她走到内室,过了一会,拿出复印的文光甫平反文件,加盖了规范的公章。还客气的说:“我们只有形成文件的档案才在我们这里。个人档案在他的工作单位。你到教育局去查。”我万分感谢。
从这份平反通知书我们得到这样几个信息:
1、文光甫出生于1901年,四川成都人。家庭出身小资产阶级,本人成分教员。
2、文光甫1949年入伍(解放军),生前系厦门师专教员
3、文光甫的政历问题,1962年已作结论,经审查无发现新问题。
4、文光甫参加工作后,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对教育事业有一定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
5、文革中遭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迫害致死。
6、应于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一切不实之词予以推倒。
7、其家属年老多病生活有困难,1976年1月决定按月发给生活费12元。
看着这份千辛万苦寻找到的文光甫平反通知书,我百感交集!
我立即回到教育局,督促办公室的女孩在档案里查,他们好一阵查找,也只有这一份相同的文件,没有个人档案。
我问:“这个平反通知是教育局出的,那么依据是什么呢?”几个女孩一脸茫然,她们什么也不知道。
我想起文光甫一生真是坎坷,生于1901年,在岷江大学任教时他才27岁,龙溪暴动失败被捕时,他才29岁。息烽监狱出来他已经45岁了。他去世后家属生活困难,由政府每月补助12月,他有儿女吗?他安葬在哪里?
我夜不能寐,想起龙溪那些乡亲们对岷江大学师生的怀念之情。我们能做点什么?
第四天 3月21日
今天到集美大学统战部。
一早从驻地附近中山路地铁口乘一号线,到集美学村下。厦门的地铁刚开始运行,人很少很少。
乘车到了师范学院站,问门卫,原来已经搬了家到新的师范学院校址。门卫说不远,走几步就到了。我相信了,顶着大太阳,打着伞,以为走几步。
天哪,哪里是几步的距离!
没有办法,现在的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太阳很大行人很少,找个人问路都没有。
傻傻的站着也不行,硬着头皮过人行道,等过路的人问路。
还好,有一个年轻人迎面走来,问他,他说得比较详细,他说沿着围墙栏杆走,走过一个分院门口再向前,路不近,没有合适的公交车。谢谢。
终于走到了校门口,原来这里是校本部。我一路问到校本部办公区,到了统战部办公室,找到部长办公室的牌子,把厦大统战部的介绍信和档案馆查到的平反通知书拿着手里,轻敲一下门框,一位中年男士抬起头来,看他的气质,这就是罗部长无疑。
说明来意,罗部长很热情,赶快让座到接待区,马上娴熟的洗茶泡茶斟茶。讲起他接到厦大统战部电话后的经过,他首先问自己的岳父,罗部长的岳父就是集美师范的老院长,罗部长也是集美师范毕业的,他岳父说集美师范没有文光甫这个人,当时厦门师范没有几所,而且有的几经合并,估计在漳州师范大学的可能性比较大。罗部长还把本校师范学院的书记叫上来,一起听我介绍文光甫的情况,我们说的话和可能的线索,罗部长都记在我带去的厦大统战部的介绍信背面,写得满满的,而且还叫工作人员正反两面复印存档。他说,这些资料和线索很宝贵。我们几个人谈得很高兴。
罗部长说,他会和漳州师范大学统战部联系,要我再找厦门市教育局。他们才知道学校合并的细节。
从厦门市乘快铁到集美学村,又走路转了一大圈,这大半天其实已到下班时间。我告辞,感谢罗部长的热情帮助。罗部长却执意要留我共进午餐,说到快铁站还很远,吃了午饭他开车送我。
午餐后,从学校出来一路上罗部长介绍这是图书馆,这是哪个分院,虽比我来的时候快,专车也还是开了不短的时间,罗部长说:“所以我说要送你,乘车很远的。”
到了快铁站,因为学村交通秩序人人很自觉,不能随处上下,罗部长把车开到公交车站,我礼貌的致以感谢,说:“谢谢领导亲自开车送我,真是万分感谢!”他说:“漳州方面有消息就通知你。”
目送他的车消失在远方,我的集美之行很难忘。这样的统战部长真是民主党派的娘家人。哪怕远隔万水千山,不在一个系统,但是,党的统战事业就是一家亲。
回到市区大约三点钟,估计教育局还在上班,我直接在中山路口教育局方向出口下车,走到教育局,大约一站路。
我来到办公室,请查一下厦门师范合并的情况,老干处的小陈处长通过同学了解到当时的厦门师范学院分分合合好几次,一部分合并到漳州另一部分合并到信息学院还有一部分合并到福州什么地方,很复杂,几十年了,工作人员换了几代人,确实无法准确知道文光甫到底在哪个学院。
这时,罗部长来电话,他告诉我,漳州师范大学统战部回答,文光甫就是漳州师范大学的,现在学校退休教师还有几个知道他的情况。罗部长把漳州师范大学统战部长欧阳红红的电话告诉我,让我明天去漳州。
我高兴极了,小陈处长也很高兴,我谢过教育局的几位年轻人,匆匆回到酒店。
太累了,赶快休息做好明天转战漳州的准备。并请女儿给我订漳州的酒店,我明天一早就出发。
(待续)
http://www.ngdsc.org.cn/newshow.aspx?mid=69&id=11950